2024年12月4日,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AI启蒙 智创未来“ 师生共学AI——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活动暨交大附小“名校+”人工智能课程体验日活动在附小兴庆校区成功举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博士;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王建晔;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亮;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雷玲;交大附小“名校+”相关领导及来自西安、咸阳、渭南、商洛、安康五地市教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及相关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150余人,线上线下累计600 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在“人机互动舞蹈”中拉开了帷幕。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雷玲致欢迎辞,对各位嘉宾、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简要阐述了本次活动对于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活动中,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解慧明院长发表讲话并开展微讲座。解院长深入剖析了当前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现状与趋势,强调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变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参会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雷玲以《小学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实践》为题开展微讲座及分享,结合附小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详细介绍了学校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创新人才从小培养等方面的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亮副教授则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生命伦理教育》,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生命和伦理教育应如何把握?让与会教师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背后的温度与责任。
在师生共学 AI 教学展示环节,交大附小三位教师从技术赋能艺术学科教学、机器人社团课程及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方面分别执教。
交大附小音乐学科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肖珂老师执教《欣赏与创编》。肖老师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创作灵感,让艺术与科技相互交融,展现了独特的教学魅力。
交大附小机器人学科教师、陕西省乐高项目授课专家周杰梅老师执教《有趣的图像识别》机器人社团课,吸引了学生及在场参会教师的目光,周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图像识别技术原理,并亲身体验机器人在图像识别应用中的奇妙之处,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
交大附小人工智能学科教师、碑林区教师教学及综合素质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吴玉婷老师执教《古诗词与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吴老师借助国画机器人、围棋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带领学生探索古诗词的新解读方式,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科技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成慧校园 AI 互动体验展及校园参观让嘉宾及参训教师们深度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前沿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模式及如何为教学过程赋能,并有效助力教师提升授课效率与质量。如借助AI 科学实验教学系统精准分析学生实验效果、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等。与会嘉宾与教师代表参观了学校的多个特色区域——数学博物馆、人工智能微展厅、钱学森实验班主题墙及中医药大厅等,这些特色区域不仅展示了学校在科技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鼓励他们不断探索与实践,将更多科技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下午的交大附小“名校+”人工智能课程体验日活动中,交大附小“名校+”师生代表及附小1-6年级全体师生有序体验了各类人工智能交互项目,数字人交互带来了前沿科技的新奇对话,仿生机器狗表演展示了智能机械的灵动与矫健,AR 服饰穿戴体验则让全校师生沉浸于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奇妙世界,还有3D打印与激光数字雕刻等项目,涵盖了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从不同维度让附小师生们深入领略人工智能的魅力与无限潜力,为成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通过本次活动,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教育在科技助力下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