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4)--陕西省“一对一”精准帮扶(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中心小学)培训项目经过为期两个半月的精心策划及实施,于12月底落下帷幕。

2024年12月18日至21日,冬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雷玲,科研室主任赵文安、科研室副主任邸娟、德育处副主任陈萌及附小语文、数学、英语等党员骨干教师赴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中心小学,通过入校诊断、专家讲座、体验式学习、参与式互动、观摩研讨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特色帮扶活动。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中心小学校长赵海峰等校领导对来访团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双方都表示十分珍惜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能在本次活动中汲取营养,为教学所用。

开班仪式上,甘井镇中心小学校长赵海锋致欢迎辞,陈倩老师作为学员代表进行表态发言,永寿县人民政府总督学都计划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国培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的意义,并强调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对参训学员提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雷玲围绕本次“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的特点与培训形式做了详尽介绍,对参会领导、培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各级领导对我校承担此次国培项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我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受帮扶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后,代表我校向甘井镇中心小学赠送《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教师如何做课题》《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优秀教师课堂管理智慧》《跨学科课程如何设计》等二十类学科专业书籍。

开班仪式结束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雷玲以《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应用实践》为题开展微讲座及分享,结合附小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详细介绍了学校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创新人才从小培养等方面的经验。

在创新课程体验活动中,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科研室主任赵文安为全体学员作《数智技术助力学生学业成就提升》专题讲座,从数智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运用数智技术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策略和方法、数智技术提升学业成就的应用案例三个方面。展示了数智技术如何融入教育,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竞争力。并带领学员体验3D打印笔课程,学员积极参与活动,兴致颇高。


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校科研室组织甘井镇中心小学1-6年级全体师生开展了3D打印作品、VR/AR体验、激光雕刻、机器人、机器狗等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来源于生活,并将“留下一种创新理念和留下一个创新社团”的美好愿景,深植学生的内心深处,面向甘井镇中心小学赠送了我校3D打印社团创新成果。

               


甘井镇中心小学马珺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一》一课。马老师从百分数的意义讲起,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百分数问题。教学中马老师细致引导,通过不同问题的解法对比,归纳总结出方法,同时关注学生数学语言准确性培养。

17301

西安市教学能手、交大附小中数组组长孟佼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数学《摸球游戏》。课堂上,在孟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游戏,感受生活中的可能性;结合真实情境,初步体会随机现象;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A5A4

甘井镇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胡爱娣执教陕旅版六年级上册《Unit4  Let's go on a picnic》。胡老师巧妙地创设了贴近生活的语言情境,孩子们迅速融入,从羞涩到大方,积极进行英语对话,尽显了英语课堂魅力。

1715A

陕西省学科带头人、交大附小英语组组长罗润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五年级英语阅读课。罗教师聚焦于学生批判思维的深度培育,匠心独运地搭建起一条环环相扣、条理清晰的逻辑链,依循螺旋上升式的任务架构,巧妙设计难度逐级递增的学习活动。从信息的精准捕捉,到观点的审慎剖析,再至深度质疑与创见表达,学生仿若置身思维的冒险之旅,踊跃投身其中,课堂参与气氛热烈。

2109B

甘井镇中心小学的科学教师李欣执教的五年级科学课《身体的运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她巧妙地通过学具制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人体运动的奥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亲手组装关节模型、模拟肌肉收缩过程,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复杂的身体运动原理,让科学课堂焕发出了别样的活力。

11941

陕西省教学能手、交大附小科研室副主任邸娟老师执教科学课《斜坡的启示》,邸老师借助VR虚拟实验,带领学生探索科技奥秘。学生戴上VR设备,通过虚拟实验的操作,体会斜坡省力的效果,原本课本上静态的斜面原理瞬间鲜活起来。邸老师精心设计的学具更是点睛之笔,让学生手动操作、反复验证,在实践中逐步明晰科学思维路径,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到分析结果,沉浸式感受科学探究每一步骤,体悟科技助力下知识生成的乐趣。

1A14A

甘井镇中心小学董娟老师执教《牛郎织女》一课,她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传统故事娓娓道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1B028

陕西省教学能手、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杜娟娟老师执教了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她以完善《奇妙世界画册》这一大任务为核心,以三个“海底探秘活动”为依托,创设情境、搭建支架,驱动学生学习纵深发展,紧扣"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段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体悟文章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进行知识的建构与内化,方法的领悟与运用,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发展。

课后几位教师分别组织学科老师们进行课后研讨及学科微讲座,数学学科孟老师做了《以数学本质坚持素养立意 以真实情境凸显育人导向》为题,就数学学科命题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孟老师介绍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大背景,在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后,必将产生新课堂,也会面临新的评价方式,揭示了命题研究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题目分析了命题中要坚持的原则和关注的要点;英语学科罗老师做了《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微讲座,罗老师以深厚理论为基,鲜活课例为引,深度剖析文本,巧思设计活动,引领老师们探索高效教学的方法。罗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激发了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灵感;科学学科邸老师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微讲座,结合课例阐述如何将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机融入常规教学,鼓励老师们要善用新型教具、虚拟资源拓展科学教育边界,让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语文学科杜老师做了《小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的微讲座,指导老师们如何设计与实施相关教学任务,以提升学生实用阅读与交流能力。

德育处副主任陈萌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了《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家庭形成有效的家校共育合力》,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解决家校沟通问题,她讲到,家校沟通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建立信任的关键。在分享中,陈主任通过多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将家长和学校的目标统一起来,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她提出沟通需因人而异,注重沟通的及时性与针对性从而实现家校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此次国培,为两校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的新途径。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教师们定能立足课堂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研讨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为教育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