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党建聚合力,服务促发展——基础教育、电气学院、南瑞研发中心开展结对共建

作者: 来源:发布时间:2025-10-16


为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校企协同,主动对接创新港落地企业科研人员子女教育需求,积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发展,1014日下午,基础教育党委、电气学院党委与南瑞-西交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在创新港南瑞研发产业楼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电气学院党委书记梁得亮、副院长杨飞、党委副书记宋杰及教职工代表,南瑞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杨冬梅、综合管理部副经理于思邈研发一线研发人员代表,基础教育党委书记巩稳定、副书记杜少英、附属小学校长雷玲及创新港中小幼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155D0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共同参观了南瑞-西交联合研发中心,回顾了西安交大和南瑞集团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和卓越成果,深入了解了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科研成果及产业化应用方向,近距离感受了联合研发平台的硬件设施与创新氛围,也深刻体会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强大生命力。  

10D29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南瑞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杨冬梅详细介绍了南瑞-西交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历程、业务布局及研发人员情况等,特别是未来几年随着企业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职工子女对优质基础教育的期盼和需求也更加急迫。党委副书记杜少英、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杰也分别介绍了基础教育及电气学院党建工作情况。附属小学校长雷玲介绍了交大附小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与会教师及研发人员代表们就三方结对共建和后续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

18902

电气学院杨飞副院长指出优质的基础教育为电气学院吸引和留住一流人才提供了重要助力,希望后续能发挥电气学院学科资源优势,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杰还围绕进一步发挥电气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社会服务功能,加强与附属中小学、南瑞联合研究院等的深度合作,通过联合开发系列科普课程、开展中小学生进实验室、进企业等实践活动等,探索建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产业实践”的人才培养路径。电气学院闫大鹏对基础教育为教职工子女提供的优质资源表示感谢,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子弟培养。

 

3F90B

南瑞联合研发中心业务专家于思邈刘琪、蔡亮亮刘韡等研发专家逐一发言,一致表示通过这次共建交流活动,对交大基础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鲜明的育人特色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非常感谢交大基础教育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积极为驻港企业职工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子女能顺利进入交大创新港中小幼就读,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潜心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联合研究院工会委员王思表示,得益于西安交大为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良好平台与政策支持,自己的子女已分别在创新港中学、小学就读。作为家长,她对创新港中小学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管理高度认可,也希望能以此次共建为起点,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优势等,共同推进家校社协同,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17EA1


创新港中学德育处主任王健军、党政办主任张伟龙分别介绍了创新港中学的育人理念、家校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及校企合作单位子女入学的相关政策。创新港小学副校长田媛、创新港幼儿园副园长代小慧回应了南瑞联合研发中心专家关于子女幼小衔接培养的困惑,介绍了小学和幼儿园在学段衔接上的举措,希望家长们以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家校配合共同推动孩子全面成长。 

3C875

巩稳定表示,电气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南瑞-西交联合研发中心更是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标杆典范,为包括电气学院、南瑞联合研发中心在内的青年人才子女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党委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使命。希望以此次共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支持与服务,及时响应人才需求,以实际行动做好人才子女教育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建立持续有效的工作机制,搭建对接学院、企业和教职工的平台,加强资源交流共享,为交大老师,为驻港科研人员安心从教、潜心科研提供有力支持和持续保障。

电气学院党委书记梁得亮表示,此次与基础教育党委、南瑞联合研发中心的结对共建,既是党建推动中心工作的创新实践,也是学科优势与教育资源、产业资源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学院将充分发挥在人才、技术、科研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与各方携手推进科普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等工作,加强深度融合,畅通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共同书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55677

 近年来,基础教育党委积极对接入港企业人才子女入学需求,主动与属地教育部门沟通协商,协调解决校企合作单位、入港企业人才子女顺利就读创新港中小幼。后续基础教育党委将以此次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做好资源统筹,为青年教工和入港企业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助力创新港建设发展。